晋网-山西生活门户     
三晋热线
adall01 adall02
当前位置: 晋网 > 资讯

文物古建“纸上修缮”伤不起

责任编辑:子墨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20-04-24 13:13   热搜:文物   阅读量:16965   

日前,一则有关古建筑修缮的新闻引发大众热议。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武安州约有1000年历史的辽代白塔,裂开至少18道黑缝,生出100多个黑孔,塔身倾斜,不时有砖块坠下。7年来,维修工作始终停留在“纸上”,导致辽塔面临倒塌。让大家揪心的不仅是白塔的破败和悲凉,更是7年“纸上修缮”背后折射出的保护意识、务实精神的缺失。(4月20日 光明网)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璀璨的中华文化造就了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在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中,雄伟的古建筑无疑是耀眼的明珠。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古建筑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岁月的侵蚀,如若置之不理,很多古建筑将损毁乃至消失在旦夕之间绝非危言耸听。修缮的“慢动作”日渐成为古建筑保护之隐患。早在2014年,光明日报曾以《传统村落急剧消失意味着什么?》为题报道,在长江、黄河流域,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到2010年锐减至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每一座古建筑的消逝,都成为华夏文明延续脉络中缺失的一环。

回过头来仔细梳理千年辽塔一直备受冷落的过往,一个凄凉的“纸上修缮”故事让人伤不起。据了解,辽塔早在2013年就有修缮计划,2016年加固工程获得国家批复,但直到2018年都没有动静。此后,敖汉旗终于开始起草维修方案,逐级上报2次,但评审组专家换来换去,意见难以统一,方案也被连续退回。7年间,原本就已走向衰败的古老辽塔,生命不断被消耗。

与货真价实的古建筑、古村落保护遇冷局或者陷入慢保护怪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地仿古商业街建设热潮的甚嚣尘上。远的不说,近的就有西安蓝田耗资数亿元打造的白鹿原民俗村,开业尚不足四年,就在今年3月被贴上了拆迁告示。这不禁让人质疑,古建筑保护项目迟迟不能从纸上走到现实中来,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钱”的问题。能否做到“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是否有保护意识淡薄、推卸责任等问题,也值得反思。

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师张锦秋所说,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们镌刻着苦难、抗争和辉煌。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每一种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都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

保护文化遗产,要有责无旁贷的担当,更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当下,我们要有文化自觉与担当,传承文化根脉,把珍贵遗产完整地留给子孙后代。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有共识、有行动,还要有行之有效的举措。令人欣慰的是,近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份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20余个省份出台了关于文物安全的政府规章或专门文件。以制度和考核倒逼各地政府重视起来,从长远审视文物保护的价值,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如此方能真正杜绝“纸上修缮”的形式主义,启动务实的保护行动。(曹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资讯

相关文章

adl03
http://www.sxj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