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网-山西生活门户     
三晋热线
adall01 adall02
当前位置: 晋网 > 文化

孙子的易学思想

责任编辑:李陈默    来源:互联网新闻    时间:2018-01-10 07:16      阅读量:17681   

孙子,名孙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今山东惠民)。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尊称为“兵圣”、孙子(孙武子)。

《孙子兵法》是“兵家圣典”,是“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它所揭示的军事观点与治军思想蕴含着《周易》的智慧。《孙子兵法》不仅是不朽的战争艺术,而用于家,则能兴家立业;施于国,则能安邦定国。

《孙子兵法》十三篇,共计五千余字。唐太宗李世民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宋代著名学者郑友贤说:“儒家者流,惟苦《易》之为书,其道深远而不可穷······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以奇正相生为变,是以谋者见之为之谋,巧之见之为之巧,三军由之而莫能知之。”

《周易》与《孙子兵法》其道各自深远玄妙。

《孙子兵法》的魅力在于其哲学思辩,其受到《周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变”的发展观。

《孙子兵法》中“变无常势,水无常形”是辩证的法则。孙子在《势篇》指出: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这里所说的治与乱、勇与怯、强与弱,都不是固定的,也是在讲变化的道理。《周易·系辞下》曰:“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惟变所适。”

“道”或上或下,无一定之常,阳刚阴柔相互变易。不可把它当成不变的法则,唯有按变化之所往来立论。

二是孙子的辩证思想表现在阴阳“两点论”。

阴阳学说,据说是在齐国发育成长起来的,而它的母原则在《周易》。孙子说:“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广狭、远近、险易、死生也”。

他灵活运用了一系列易学的阴阳学说和对立统一概念。《孙子兵法》在战术上所提出的奇正、虚实、劳逸、安危、迂直、勇怯等,把阴阳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观念。

“易与天地准”,易道与天地是等齐的。《周易》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由乾坤父母卦生出震、坎、艮三阳卦和巽、离、兑三阴卦,继而八卦相重为六十四卦。通过八卦之间的多种错综关系,将《周易》融合成一个名、象、义、辞相互贯通的整体。而孙子在军事上也是运用这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对战争的现象及军事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的。他在《形篇》中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这里所讲的“道”和“法”就是军事与经济的关系。如果打一场战争,这对于一个国家的财力来说消耗是严重的。而作为一个谋国之人,就不能不考虑战争带来的经济方面的问题。

四是矛盾互相转化的问题。

《周易》很注重阴阳互变矛盾转化的问题,《周易·系辞下》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道,穷尽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长久。《孙子兵法》,也特别强调在军事战争中的矛盾转化。孙子认为,治乱、勇怯、攻守、强弱、劳逸、奇正、虚实、远近等,在战争环境中的对立双方,也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他在《蓄势》篇中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这句话深刻阐释了矛盾双方之间的转化关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文化

相关文章

adl03
http://www.sxj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