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网-山西生活门户     
三晋热线
adall01 adall02
当前位置: 晋网 > 文化

2004年,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创作态势分析

责任编辑:山歌    来源:营口热线    时间:2018-04-05 14:20   热搜:导演,电影   阅读量:11460   

(中国暨南大学 2004年04月15日下午14时)

(印度尼赫鲁大学 2004年05月03日下午16时)

(印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2004年05月04日下午16时)

(印度新德里大学 2004年05月06日下午15时)

主讲人:刘烈雄

特别说明:本演讲的内容只是针对近十年活跃在创作一线的中国导演,对他们的创作进行归纳和分析,且对他们以后十年乃至二十年创作趋势进行预测。)

一.“第四代导演”群落:

年代:

指1966年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中央戏剧学院的导演群落。

代表人物:

谢飞、滕文冀、黄健中、吴贻弓、张暖晰、丁荫南、黄蜀琴、吴天明、郑洞天等。

第四代导演崛起于中国文化大革命之后,对中国当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反思,对专制和极左主义的批判,始于电影《小街》、《人鬼情》、《香魂女》、《老井》等。并强调对人性的解剖,对传统中国的陋习进行无情的批批判。在电影语言上,就几十年的“中国戏剧电影”语言,进行轻度颠覆和真正实现电影化语言的努力。最典型的是张暖淅的《青春祭》。这一代导演主要是指“50年代末6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群体,他们深受前苏联电影学派的“电影美学教育”。

近年来,第四代主要致力于电视剧的创作,特别是中国古装历史电视剧的创作,他们注重故事文本和中国历史文化的表达,注重影象的中国山水意境的美学表达。在表演创作指导上更注重人物性格角色的塑造。

二.“第五代导演”群落

年代:

指1978考入北京电影学院,1982年毕业的导演群落。

代表人物:

张艺谋、陈凯歌、李少红、田壮壮、黄建新、夏刚、周晓文、何群、冯小宁、吴子牛、孙周、宁赢、胡玫等。

这一代导演主要指“1978级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群落。由于中国自1966年高考制度中断十年。这一批艺术家是中国积累十年的重要电影艺术家。他们都有过上山下乡的痛苦经历。因此他们能接触到中国当代社会的最底层最真实的状态。通过电影学院的学习,他们深受当代西方电影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受欧洲现代电影的影响.并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真诚地以西方的电影现代语言进行巧妙的表达。也就是对传统的“中国戏剧电影”颠覆。真正实现了现代电影语言在中国的运用。基于中国电影的封闭性,第五代强烈地将中国电影走出了国门,在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电影节上获得了重要的奖项。特别是在欧洲A类三大电影节上,由于第五代不约而同地将中国民俗奇观吻含在其电影中,无形地吻合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人物和中国印象。”于是赢得了西方人的喝彩。实现了中国电影和西方电影对话的可能性。使西方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中国电影. 第五代导演的中心母题:“关于关在铁屋子里的女人,被压抑的女人欲望的经典故事。”

主要作品分析和阐释:

1、《一个与八个》(关于中国传统电影美学语言和现代西方电影语言“非规则构图”)2、《红高粱》(伪民俗)

3、《大红灯笼高高挂》(关于压抑女人的欲望的镜语)

4、《黄土地》(电影语言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

第五代自1992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和制度变化,开始分解为两大阵容,第一大阵容是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集聚国际资本制作国际化中国电影;以制作中国武侠片或动作片,以寻求华语电影的世界化。第二大阵容以李少红、吴子牛、周晓文、胡玫、张黎等用电影化语言制作电视剧,迅速地占领了中国电视剧领域的霸主地位。第一大阵容的国际化阵容始于1992年陈凯歌导演的反映中国京剧艺人现代60年的历史变迁的个人命运的宏大故事之电影《霸王别姬》,该影片折射出了中国近60年[从19201980]的现代史,同时展现了人在历史面前的卑微和无奈,进而阐述了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倚赖的精神需求。此片获法国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此后,第五代引领着中国电影开始了国际化电影之旅程:

1997,陈凯歌导演了《荆柯刺秦王》,日本投资2000万美元;

2002,张艺谋导演了《英雄》,香港、美国投资了3000万美元;

2002,何平导演了《天地英雄》,日本、香港投资1000万美元;

2003,张艺谋导演了《十面埋伏》,日本、香港投资3000万美元;

2004年,陈凯歌导演了《无极》,美国、韩国等四国投资了4000万美元。

在大投资的背景下,他们起用了章子怡、李连杰、张曼玉、张国荣、巩俐、梁朝伟、刘德华、金城武、张东健、张柏芝、谢霆锋、姜文、赵薇等中国和亚洲明星。

而第五代大部分导演在中国电影制作资金的困乏和电影市场的衰落情形下,涉足于成熟、规范的中国电视剧产业(中国电视剧自1998年开始每年电视剧生产量为2万集(部),每集为45分钟)。他们以电影化语言拍摄电视剧,特别是在拍摄大的历史题材,以流动丰富的影象、立体化的声音、交响诗般的配乐等电影化技术使中国电视剧越来越具有电影的品质。于是他们迅速占领了中国电视剧的主导地位。于是中国观众非常喜欢“章回小说”,电视剧成为了中国观众的主要观影方式,加上电影票的昂贵、电影盗版的流行和便宜(一般看一部电影票价为50元人民币、买一张盗版盘为10元人民币。),这样致使电视剧成为中国影象生产的主流。

4.“后第五代导演”群落

代表人物:

霍建起、顾长卫、吕乐、候咏、张黎等。

(和第五代同时代,他们且充当过第五代早期电影的摄影师或美术师等主创工作)

分析点:

1、霍建起的“中国人文关怀和新中国民情”电影,努力贯彻中国“意象化”电影的淡雅风格。《那人那山那狗》、《暖》的分析。

2、第五代摄影师的集体在2004年的转折改行当导演。他们选择了文化大革命“知识分子”的题材,讲述了在苦难年代里,爱情和生命的意义。他们似乎在表达在残酷年代里“文化的迷失”。像《美人草》和《孔雀》等电影的影象的具备冷静的力量。并且善于运用长镜头讲述故事,电影朴素而真切。

三.“第六代导演”群落

年代:

指1960—1974年出生的、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中央戏剧学院的导演群落。

代表人物:

陆学长、王小帅、娄烨、张元、贾樟柯、李欣、章明、张杨、刘烈雄、管虎、施润玖、王全安、何建军、陆川、胡雪扬、王瑞、张建栋、孟京辉等。

第六代善于以个人自我对边缘城市的小人物的关怀来表达对中国当代城市的观察;也以自己个人独特的眼光来阐释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小人物的影响,甚至还对人的身份进行追寻。他们的电影是小众,很难被观众所接受。他们喜欢用非常冷静的电影语言,特别是长镜头语言来结构自己的电影。甚至以粗拙的影象风格来记录城市里的人在后现代环境下,特别是边缘人如摇滚歌手、下岗工人等生活状态。

四.“主旋律及军旅导演”群落。

代表人物:

陈国星、李歇蒲、张金标、孙沙、翟俊杰、徐耿、塞夫,麦丽思、王冀邢、广春兰、韩志君等。(第四代的丁荫南、第五代的冯小宁也算此类导演。)

这类导演主要是对中国政府重大政治活动和政治人物进行电影阐释;如电影《孙中山》、《周恩来》、《大决战》等。由于政治性的需要和导演对艺术上的追求,导演们往往在政治需要美学和电影艺术美学之间游荡,甚至产生出难以想象的痛苦。由于这类电影几乎都是政府宣传部门投资,所以导演们往往不会考虑电影投资。

主旋律导演在制作这类电影的同时,导演们非常有意识地向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学习,如学习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巴顿将军》等,从中吸收商业视觉元素的综合运用,企图以新的现代方式来演绎“新主旋律电影”,如电影《横空出世》,企图以美国大片的方式来结构电影,无论从影象还是声音、音乐等营造出史诗效果。还是让人耳目一新。

五:“非科班商业片导演”群落

代表人物:

冯小刚、阿甘等。

这类导演没有受过规范的电影艺术教育,完全是通过片场学习自由地参与电影创作。由于他们来自中国的底层,他们有着更多深入中国老百姓的自觉性和可能性,更更感受到普通老百姓的观赏需求;也能与人民打成一片。他们创作的如贺岁片、恐怖片等类型电影深受老百性的喜欢。特别是冯小刚创造了贺岁片的成功品牌。像2003年的电影《手机》,全国票房收入达4000万人民币。居全国之首。非常遗憾的是,中国远没有形成商业片群体,要形成这种体系至少要10到20年。这就是中国电影能否形成商业片的关键所在。

七:“地下电影导演”群落

八:华语电影的困境和中国当代导演的策略。

由于中国加入了WTO,中国院线每年要引进30部左右的美国大片和欧洲大片,对中国电影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加上中国电影环境一直不良;中国电影市场衰落不堪,以及中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院线三位各自为阵,没有形成良性的电影运转体系。这样中国电影导演的生存环境和创作环境格外的艰难。自1996年开始,中国电影每年的电影产量一直在100部上下徘徊,这其中还包括合拍片(指与香港、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拍片。)于是许多电影导演纷纷投身于电视剧的制作。那么,中国电影导演怎么面对华语电影的困境呢?

我认为:中国电影导演完全有可能按照如下几种方式来走出低谷:

A.低成本电影运动-“电影平民化运动”,即以低成本创作出反映人民生活的小电影,一方面成本低,可以降低电影投资的风险,使电影投资尽可能回收,这样形成中国电影投资商对投资中国电影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制作出贴近人民生活的电影,让人民走进电影院,吸引住人民来观看电影。这是一条务实的方式。

B.国际资本的成熟期(张艺谋,陈凯歌,何平,姜文,冯小刚等);借助国际资本的力量,制作出有商业票房号召力的大片,一方面与美国等霸权电影相抗衡;另一方面让中国电影尽可能走向世界。当然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C.商业类型电影运动“恐怖片、警匪片、三级片、悬念片、喜剧片等类型片的繁荣策略”

我们希望一大批导演投身于商业片(类型片)的制作,制作这类电影,可以满足各类电影观众观影的需求,同时可以极大地能激活中国电影的市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文化

相关文章

adl03
http://www.sxj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