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网-山西生活门户     
三晋热线
adall01 adall02
当前位置: 晋网 > 资讯

余音绕梁言犹在耳

责任编辑:宋元明清    来源:搜狐    时间:2017-08-19 20:12      阅读量:5513   

原标题:余音绕梁 言犹在耳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我市知名作家张玲的作品诵读会,至今想来仍有余音绕梁、言犹在耳的感觉。

记得那天是7月7日,也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晚上7点半,虽然太阳已经下山,酷热依然在弥漫。但位于红星路上的市青少年宫一楼的青年之家,却济济一堂,座无虚席。这间屋子,是团市委特意为市朗诵协会安排的一个活动场所。

我结识张玲是在九十年代初。那时,几乎每天都能在《济宁日报》的头版上读到她的文章,但大部分是时政新闻。接触多了,便知晓张玲不仅新闻写的好,还擅长写散文。她的散文文笔细腻,语言流畅,形散神不散。无论写景、叙事还是写人,都是娓娓道来,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流露,让人很容易产生共鸣。常读张玲散文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她的文章总是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给人们以向上的力量。

作为《济宁日报》的高级记者,张玲发表稿件数千篇、散文数百篇、获奖多多,可以看出她的勤奋高产。早在2000年,中国作家出版社就出版了张玲的散文集《翻阅生命》。 今年四月,她的散文《母爱无言》荣获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但是这种简单的介绍却无法将她的很多优点告诉大家。我对她有崇拜敬仰,更有感恩亲近。

早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与她相识,后来又知道她的老公还是我们公安战线上“笔杆子”,洽巧也是我刚参加工作时从事公文写作的启蒙老师,所以也就乐意走近她,亲切地称张玲为“嫂子”。

张玲嫂子性格直爽,开始接触她的人常常惊讶于她的直言快语,相处时间长了,就会赞叹这是她的“真性情”,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的记者、作家所特有的秉性 。

那天晚上,在略显拥挤的“青年之家”里,由市朗诵协会的方明爱会长首先朗诵了张玲的作品《牵手》。那本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场景,“我又碰见这对老夫妻了。每天的每天,当朝霞升起时分,在上班的路上,我都会碰上那感人的一幕”,当方会长缓缓道来这一幕时,我的眼前也就仿佛看到了这对令人尊敬的老夫妇。说真的,我们大家都会经常见到这样的一幕,心里也许感动过,也许就司空见惯,但即使有那么一闪念的感动,也从来没有想起把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张玲嫂子做到了,这缘于她当记者的敏感,更缘于她对牵手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尤如她内心深处的柔软画面,徐徐展现在我的眼前一样。

作品诵读之后,有一小会儿屋子里是异常安静的。大家都沉浸在作品里,都在细细地品味。以前我是很少领略过美妙的声音和美好的文章结合在一起的魅力的,这一次真正震撼了我。

春节前后看央视《朗读者》,感到节目办得好,认为是有感人的故事在里面,声音倒还在其次。这次现场听了方会长的朗诵,感觉声音也能插上文字的翅膀,声音也能赋予文字以新的生命,给文章增添了缕缕色彩,这种感觉油然而生,忽然发现原来我自己在读张嫂子作品时还是肤浅的,有很多的意蕴没有充分领会。

长时间的掌声之后,方会长深有感慨地说,在诵读到最后的时候,她眼前闪现的是张玲及和她一样的夫妇们手牵着手所洋溢着的幸福脸庞。

是的,认识张玲伉俪的人都知道,他们夫妇都与文字有缘,只不过一个早年从事公文写作,一个从事新闻宣传、文学创作,虽不在同一个领域,却也能殊途同归,都在各自的行业里做出了成绩。夫妇俩一位不善言辞,却稳重大方,一位阳光率真,豪爽仗义。夫妻俩在生活中性格互补,又彼此欣赏,岂不夫唱妇随、其乐融融!

这次读书会上,老公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为爱妻捧加油、鼓劲、捧场,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了。

时间过得飞快,眼看就到朗诵会结束的时间了。大家意犹未尽,很多粉丝围住了张玲嫂子,纷纷要求留下联系方式,更有几个领着孩子参加诵读会的妈妈们,也恳求张玲嫂子能抽出时间,教教自已的孩子们写好作文。

面对此情此景,我忽然感到:《牵手》文章写得感人肺腑,方会长诵读得荡气回肠,真的是因为有感人的故事在里面啊!(朱晓霞)

朱晓霞,公务人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爱好写作,曾在《光明日报》《人民公安报》《大众日报》《山东法制报》《济宁日报》及《家庭》等报纸刊物发表作品多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资讯

相关文章

adl03
http://www.sxjin.cn